“小朋友們,我是你們的子墨哥哥,下邊我們來玩口是心非的游戲。”7月31日,泗陽縣盧集鎮(zhèn)郝橋村活動室,志愿者劉子墨話音剛落,孩子們期待的游戲就開始了。
“口是心非”游戲,要求孩子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每個人根據(jù)左邊人說的意思做動作,然后再說出與動作不相干的一個動作詞語,讓右邊的人去做,如張如軒在刷牙,卻說我在跳舞;陳婉婷在跳舞,卻說我在洗衣。另一名志愿者楊一武負責場內(nèi)互動,這樣依次傳下去,小朋友們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了理解應(yīng)變能力。
這些志愿者是來自南京郵電大學波特蘭學院的師生。暑假開始后,該院通訊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兩個專業(yè)15名師生,報名參加“守護朝陽,助力成長”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由該院黨委副書記于景寶帶隊來到郝橋村,旨在紓解留守兒童不自信、不陽光等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
“筷子提米”,是志愿者給留守兒童做的科普小實驗。把筷子插進裝滿米的瓶子,竟能把米瓶提起來,引發(fā)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志愿者季上杰解釋說,筷子拔不出,是利用摩擦生熱的原理。留守兒童時貝貝說:“筷子提米,我從來沒見過,真的很神奇。”
如果說科普小實驗開啟孩子們的智慧,那么擊鼓傳花、捉小雞、大風吹搶板凳等互動游戲,則愉悅了孩子們身心,鍛煉了孩子們心智。“大風吹”“吹什么”“吹白色衣服的人”;“大風吹,吹什么,吹穿涼鞋的人。”大風吹搶板凳游戲現(xiàn)場,小朋友喊話、提問、回答和搶板凳,考驗著每個人的觀察能力、應(yīng)變能力與搶占能力。
既培養(yǎng)孩子的參與互動能力,又培養(yǎng)孩子們的思考創(chuàng)造能力。捏黏土,是暑期社會實踐的動手活動。孩子們根據(jù)愛好,用彩色黏土捏出了老虎、小兔子、雪人,烏龜,蝴蝶、花朵等,成就感滿滿。張潤捏出的小兔子,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非??蓯?。六年級的黃欣怡還把黏土作品“雪人”送給了劉子墨大哥哥。
暑期社會實踐,不只是志愿者給留守兒童帶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留守兒童期待什么,憧憬什么。為此,南郵暑期社會實踐志愿者還組織留守兒童圍繞愛祖國、愛家鄉(xiāng)開展系列創(chuàng)作活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創(chuàng)作“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未來”兩幅畫,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我們的未來上,畫了飛碟、艦艇、 高鐵、機器人等;在我們的家鄉(xiāng)上,畫了藍天、白云、風車、飛機、果園等。黃欣怡還在飛機上寫下了“郝橋號”。
翻開暑期社會實踐日程表,活動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有趣味數(shù)學、趣味英語,有消防安全、安全用電知識,還有溺水自救視頻和情景模擬。為培養(yǎng)孩子們的紅色基因,志愿者還帶領(lǐng)他們瞻仰彭雪楓紀念館,聆聽紅色故事,弘揚革命傳統(tǒng)。
談到暑期社會實踐成果,領(lǐng)隊王振寧老師介紹,第一天,來了十個孩子,后來增加到三十多個孩子,孩子們也由起初的不敢發(fā)言,到現(xiàn)在的搶著舉手回答,這在袁雨婷小朋友身上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她身上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氣和久違的天真。這些變化,緣自志愿團隊多彩的活動、熱情的鼓勵、平等的交流、暖心的陪護。志愿者馬興杰說,只有親近孩子,才能讓孩子乖起來,笑起來,自信起來。
作為家長,也都感受到了孩子身上明顯的變化。村民陳業(yè)中說:“往年暑假,孫女整天閑散無事干。志愿者來了后,她吃不完飯,早早就往村里跑,感覺孩子一下子懂事了。”時貝貝則悄悄地靠近記者的耳朵說:“我喜歡劉鈺涵姐姐,也喜歡劉子墨哥哥。”
暑期社會實踐只有短短的一周,卻點亮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火苗,照耀著他們成長前行的道路。在7月31日的結(jié)業(yè)儀式上,志愿者們還贈給每個留守兒童一個筆記本、一張集體照,照片的背面寫著志愿者給孩子們的祝福語。
志愿者與孩子們相擁相抱,彼此留了電話。美好的時光,難忘的記憶,快樂的經(jīng)歷,感人的場景,不舍的情愫,深深地印刻在志愿者們和留守兒童的心里。感謝的掌聲,祝福的笑語,久久回蕩在郝橋村上空。(通訊員 張耀西 記者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