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運河,一部流動的中國歷史。近日,“運河上的中國”攝影展在北京漕運書畫院開展,展示了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的攝影家程序歷時近20年走遍大運河沿線8省36市拍攝的影像精華。展覽的規(guī)模不大,但作品的時空跨度和文化跨度很大,方寸之間盡顯這位“運河之子”的運河情懷,以及大運河的波瀾壯闊與悠長歷史。
近20年拍攝10余萬幅照片
攝影展上的照片都是程序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擺在正中央的一幅全景俯瞰圖《城市副中心》拍攝于今年5月,是他頗為得意的作品之一。畫面中間北運河蜿蜒流過,天空中的彩云倒影在河水中,行政辦公區(qū)、城市綠心、三大建筑、運河森林公園等分列兩側,落日在水天交界的盡頭映照著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副中心,大氣而恢宏。
(資料圖片)
“這是我期待已久的畫面,為了拍到這樣天氣、角度、色彩絕佳的畫面,我足足等了半年。”程序介紹,“這張作品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無人機拍了21張照片才合成了全景。”
自2003年至今,每逢節(jié)假日,程序都會從大運河北起點通州出發(fā)拍攝運河。近20年來,程序走遍了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河南等8個省市的36個地級市,拍攝了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等,留下了10余萬幅照片和100多個小時的珍貴視頻。展覽中,香河中心碼頭、天津三岔河口、滄州“Ω”灣運河公園、揚州運河三灣公園等航拍大圖都是其中的佳作,其中多幅作品入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拍攝采風中,程序還十分注重用鏡頭捕捉生活在大運河沿岸人物的喜怒哀樂。河岸邊人們鍛煉的身影、嬉笑玩耍的孩童等等,一幅幅照片構成了大運河百姓生活畫卷,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在浙江余姚的姜家渡村,程序曾先后3次來到這里拍攝拐過一道急彎的運河。去年12月份第三次經過這里時,他無意間看見了正幫著村民擺渡三輪車的姜偉。“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里擺渡,到了我這里,這份營生已經難以養(yǎng)家糊口,但是我還是不想放棄,搖櫓的技藝、古老的傳統(tǒng)不能在我這斷了。”一席話打動了程序,于是他將鏡頭對準了渡船和船上的人,留下了作品《最后的守渡人》。
跑壞3臺汽車20多條輪胎
20年時間,程序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拍攝大運河,他更換了6部相機和3臺汽車,跑爛了20多條輪胎。遇到爆胎他自己會取出千斤頂更換備胎,只要能拍到美圖,什么困難在他看來都不難。
2021年10月,程序在山東臨清舍利塔附近拍攝時,正趕上刮風下雨、洪水過境,他的無人機遭遇強風失控墜落,掉在了遠處的小土坡上。無人機和程序之間隔著的是已經被洪水淹沒的百米河堤。“無人機可以再買,但是其中保存的影像資料卻不可復制。”當時,程序滿腦子里只有一件事:拯救無人機。
于是,他去城里找到了一個游泳圈,在判斷洪水流速不快、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將游泳圈套在脖子上,找了根樹枝撐著河底就下了水。越走水越深,慢慢腳也不能觸底,后來游泳圈和樹枝都被沖走,孤注一擲的程序硬是憑著自己的水性游到了對岸,拿到無人機時,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從早上7點多一直忙活到中午12點,挽救了存儲卡內數(shù)千張寶貴的照片。
有了這次經歷,程序更加珍惜拍攝過程中收集的各類資料。攝影展中,程序還特意擺放了一些他沿途收集的體現(xiàn)運河人生活的老床、屏風、家譜、柱礎等老物件,以及用大小瓶子裝的運河沿岸不同河段的運河水,瓶上還標明了采集的日期和地點。程序說:“這些老物件就是運河的見證,它們記錄了運河以及運河邊百姓生活的變化,在我心中它們是無價的。”
生于運河長于運河的運河緣
生于1972年的程序今年正好50歲,個頭不高,身材消瘦,但是精力充沛,提到運河更是兩眼放光、滔滔不絕。他出生在有“漕運之都”之稱的江蘇淮安,居住在京杭大運河畔的通州,父親曾因治理運河工作成績突出獲得國家級表彰。程序的前半生里始終有運河的影子,內心始終縈繞著“要為運河做點事情”的想法,于是他從2003年決定用攝影來記錄運河,表達他對運河的敬畏與深情。
起初,程序的攝影事業(yè)并未得到家人的支持,因為常年在外地奔波,聚少離多疏遠了家庭,兒子甚至提出“能不能換個爸爸”。直到有一次,孩子回家后一改以往的抱怨,興奮地問程序的愛人李波,“爸爸是不是很厲害?”李波問他原因,孩子說,“爸爸給我講了很多大運河的故事,還教我怎么攝影,我以后也想當個攝影家,像爸爸一樣記錄歷史,讓很多人知道。”看到程序的執(zhí)著影響到他人、社會,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李波終于釋懷,轉為支持程序的事業(yè)。
這份來自家庭的肯定,更讓程序有了信心。如今,他正策劃“運河上的中國”攝影展在沿線36座城市進行巡展。“在我的眼里,大運河是感性的,生動的,也是直接的。近20年來,我用相機記錄下了運河沿線人們的生活,這是中國人和一條偉大的河流的故事,其精彩之處就在于故事還在繼續(xù),我也將一直在路上。”程序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