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推動太極拳“入奧”
太極拳“走出去”有何進展?申遺成功后如何傳承保護?“武術入奧”夢想能否實現?近日,就太極拳發(fā)展的熱點話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張征。
加快走向世界
近日,由中國武術協會主辦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地區(qū))太極拳網絡大賽拉開帷幕,并將從4月1日起進入網絡投票和專業(yè)評判階段。
張征介紹,此次中拉太極拳大賽已有12個拉共體國家明確報名意向,共設置新標準套路、傳統(tǒng)套路等23個比賽項目,預計國內外選手參賽約700人。
“這項賽事的舉行體現了中拉人民攜手抗疫、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情誼。”張征說,比賽以線上形式舉辦,適應了疫情防控的要求。中拉太極拳愛好者“相聚在云端”,以健身、健康的方式促進民心相通,助力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拉太極高手“云端切磋”的盛事,是近年來中華武術對外推廣、加快走出去的縮影。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太極拳已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傳播,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太極拳組織,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張征說,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文化屬性在國際上已有共識。“國際著名的科研、醫(yī)療機構就太極拳在健身祛病、慢性疾病康復等方面的作用發(fā)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太極拳簡便易行,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可以很好地舒緩身心,是一種可以終身鍛煉的體育項目和生活方式。”
張征介紹,中國武術協會將通過多邊交流機制,進一步加強太極拳的國際推廣。其中,計劃在海外布局1000個武術太極拳段位考點,培養(yǎng)5000名教學骨干,推動太極拳進入海外的教學機構、僑團僑社,弘揚太極拳文化。
做好傳承發(fā)展
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fā)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窗口。
張征介紹,為保護和發(fā)揚太極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將進一步加強對太極拳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過國際性論壇等品牌性活動的舉行,加強針對太極拳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和開發(fā)轉化,讓太極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
在太極拳的管理和推廣方面,張征說,中國武協推出了“六個一工程”,即織牢一張推廣網絡、建立一批健身站點、構建一個技術體系、培養(yǎng)一支骨干隊伍、編制一套指導叢書、搭建一個交流平臺。
更好地向線上轉移、服務于全民健身的新需求,也是太極拳運動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張征說,在疫情出現之初,中國武協就向各級武術業(yè)務主管部門發(fā)出倡議,廣泛開展武術和太極拳的居家健身活動。2020年6月,中國武協舉辦了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萬多名選手報名參賽,網絡點擊達1.4億。
“‘互聯網+’為太極拳開拓了新的推廣渠道和平臺,動員和凝聚了全世界的太極拳愛好者,也讓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健康獲得感。”張征說,除了線下活動和賽事之外,中國武協未來還將舉辦更多的線上太極拳比賽。
大力開展推廣
一年多以前,武術被列為2022達喀爾青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其中,太極拳和太極扇位列武術項目的4個小項當中。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讓以太極拳為代表的武術距離“入奧”任務更進一步。
“力爭武術項目早日進入奧運會是《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要求。武術作為一個體育項目,同奧林匹克的宗旨和精神是一致的,‘武術入奧’也是世界武術愛好者共同的愿望。”張征說。
據了解,“武術入奧”近年來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中國武術協會和國際武術聯合會大力開展武術推廣工作,努力提升武術國際影響力,力求使武術在普及程度、組織建設、競賽規(guī)則、比賽數量等方面基本滿足奧運要求,為“武術入奧”奠定堅實的基礎。
張征說,中國武協將繼續(xù)加強頂層設計、提供技術支持、參與項目設置,對標奧運、完善規(guī)則,推動武術項目更加符合奧運會的要求。
加強太極拳等武術項目在全球的推廣,尤其是要擴大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同樣是“武術入奧”的關鍵。對此,張征表示,中國將發(fā)揮武術發(fā)源國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武術的對外技術援助,幫助各國提升武術發(fā)展水平。其中,將在海外建立武術推廣協作機制,覆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中東歐國家、東盟十國、上合組織、環(huán)地中海國家等區(qū)域,把中國的武術的標準推向世界。
劉 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