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窗戶上,“服裝圖書”“咖啡市集”幾個大字非常顯眼。隔著玻璃窗望過去,“來魚塘多抓魚”這樣調皮的文字寫滿了墻。6月30日晚,位于三里屯的多抓魚循環(huán)商店正式閉店,這些字樣也將隨之和讀者說再見。
6月30日是書店營業(yè)的最后一天。一大早,記者拾級而上,進入書店,迎面而來的“再見”二字赫然醒目,滿墻都是密密麻麻的留言。當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和告別文字鋪滿墻的時候,兒童涂鴉式的隨性得到肆意綻放。
似乎一切都沒變,音樂已經(jīng)響起,二手書和二手服裝排列整齊,還在靜靜等待著有心人的到來。但似乎一切又改變了,放在標志性的多抓魚書盒里的書已經(jīng)見少,那是因為很多讀者聽說閉店的消息后,通過購買圖書的方式向這家書店告別。還有年輕人陸續(xù)到來,他們說自己是實習生,希望能過來幫忙。一位實習生說,他特別欣賞多抓魚“好的商品可以值得流通兩次”的理念,這樣的理念也被他的朋友認同,“我朋友用多抓魚挺多的,都想過來幫忙。”
張先生剛從英國讀完博士回國,他是從朋友圈得知書店關門的消息,他說自己出國前曾經(jīng)通過多抓魚賣過自己的二手書,但不知道多抓魚還開了線下書店,所以一定要在閉店前體驗一下,趕過來買幾本書。
中午時分,書店匯聚的讀者越來越多,一位外國小伙子買了幾本書就迫不及待地坐下翻看起來。讀者王先生從林芝坐飛機到重慶,再從重慶轉機到天津,又從天津趕高鐵前來與書店作別。他說,自己從林芝回山東老家休假,因為書店閉店,特意打了提前休假報告,“我要休假60天,就和父母、書籍在一起。”從呼和浩特到京出差的劉女士則用鏡頭記錄下自己和書店在一起的時刻,“我想它應該還會開吧”,劉女士堅信自己的判斷。
“6月30日,我們在北京的第三家店也要關門了”,多抓魚公眾號于6月20日發(fā)出閉店消息。從2018年在辦公室樓下的“地下書店”開始,多抓魚開始了線下書店的嘗試,它在北京的第二家店位于大望路。而關于此次閉店,多抓魚方面認為,租金壓力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這一次告別不再打悲情牌。昨晚,讀書沙龍對談活動《故事大席宴:文學與音樂的二重奏》作為閉店夜晚的彩蛋出現(xiàn),《大席宴》作者劉東明邀請他的三位老朋友老狼、葉三、周云蓬一起,用一個個故事當音符,奏起一曲文學與音樂的二重奏。
這一次告別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就在書店閉店的同時,一些質疑的聲音開始響起,例如二手書低收高賣,APP用戶體驗下降等。6月24日晚,多抓魚創(chuàng)始人貓助、圖書負責人滕菲和讀者在一起面對面交流。滕菲說:“稀缺書和絕版書,確實供不應求,二手書可能也會變貴。而我們的新書價格,一般也是和外部平臺持平的,差距不會很大。”貓助也坦言線下書店的不易:“比如做活動、做快閃店,人都非常非常多的。而一旦開穩(wěn)定的店,工作日的收入就沒那么好看。”線下書店生存的艱難不言而喻。
這一次告別充滿了期待。“多抓魚還會開店,我們想做得更好!”多抓魚方面表示,目前已經(jīng)接到了許多物業(yè)方的合作意向,在開出下一家店之前,也會吸取外界的意見,制定更加合理、精準的策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