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上水工人在狹小的空間里操作。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春運路上,旅客的一次洗漱、一碗泡面都需要水。奔馳的列車如何保證水的供給?這離不開寒風中堅持工作的“上水工”。
昨天(18日)上午10時55分,從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站發(fā)往北京市豐臺站的K1072次列車如期在5號站臺???。為了不耽誤接下來的行程,工作7年的上水工賀艷昭和其他兩位工友算好時間,小跑著趕來給列車“喂水解渴”。他們身穿橘藍相間工作服,頭戴白色安全帽,手上還戴著專業(yè)的橡膠絕緣防水手套,防護裝備十分齊全。
“指揮中心,3組5道,12點5分出發(fā)的K1071次列車請求作業(yè)。”賀艷昭對著對講機喊道。站臺是一個天然的風道,呼呼的風聲、列車的轟鳴聲混作一團,說話得靠喊。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次“下道作業(yè)”前,上水工們都要跟指揮中心聯(lián)系,確認車次信息,保證列車運行安全。
鐵軌與站臺間有一條不到1米寬的狹窄水泥路,這便是上水工需要作業(yè)的通道,一次只能容一個人通過。
只見賀艷昭彎下腰,拿鑰匙打開水箱開關(guān),從管架上拎起沉甸甸的水管,先熟練地對著注水口沖洗一番,再將水管接到注水口。緊接著,他又走到另一個車廂的注水口前重復同樣的動作。每天,賀艷昭要上水10多趟列車,同樣的動作要重復60多次。
普速列車一般有18節(jié)車廂,每個車廂都有一個注水口,3位上水工每人需要負責6節(jié)車廂。“冬天容易出現(xiàn)跑水、結(jié)冰的情況,所以我們每人每輪只能同時給3個注水口注水,這樣才能及時反應、關(guān)水。”第一輪插管后,賀艷昭來回踱步巡視,注水口的水溢出時,賀艷昭就趕緊跑過去拔管。“這一輪弄好后再開始下一輪,一次作業(yè)平均需要20分鐘左右。”賀艷昭說。
全部上水完畢后,上水工們還要拿復檢儀記錄,復檢儀有手電照明、錄像的功能,影像記錄可以提醒他們所有的水管全都拔了下來,防止出現(xiàn)安全隱患。
“春運期間有夜里到站的列車,所以我們得24小時值守,班組共有58名上水工,分3班倒。”豐臺站上水主管李飛告訴記者。春運期間,讓旅客們接好一杯水,已成為上水工和旅客的一種“不見面的約定”。“雖然挺累的,但一想到旅客們等著喝水,我們就覺得值得。”李飛說。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