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聽取《關于2022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披露,今年,共有336位市人大代表提出843件建議。
這些建議涉及城鄉(xiāng)建設、社會發(fā)展、財政經濟、法治建設等多方面內容。這些建議是如何辦理的?目前辦理得怎么樣了?
看點1
(資料圖片)
今年市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哪些建議,交辦情況如何?
今年,共有336位市人大代表提出843件建議,其中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提出798件,閉會期間提出45件。建議涉及城鄉(xiāng)建設方面304件,占36%;社會發(fā)展方面293件,占34.8%;財政經濟方面131件,占15.5%;法治建設方面63件,占7.5%;行政管理方面36件,占4.3%;宗教黨派團體方面16件,占1.9%。
代表緊跟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推動首都高質量發(fā)展積極建言獻策;緊緊圍繞“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聚焦群眾所思所盼,為民代言發(fā)聲,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更加關注民生,準確、集中地表達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堅持人民至上,通過進“家站”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心聲。
據統(tǒng)計,843件建議中52%是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形成的,47%是通過進家站、走訪群眾聽取意見后形成的,代表將提出建議作為察民情、聚民智的過程,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
按照代表建議內容和承辦單位職能,市人大常委會將843件建議分別交有關機關和組織研究辦理。
經過各方面通力合作,所有建議均依法按期辦理并答復代表。其中,吸納代表建議,相關工作取得進展或列入工作計劃的638件,占75.7%;受法規(guī)、政策、財力和物力等客觀條件限制,難以吸納代表建議,向代表說明解釋的125件,占14.8%,送市領導參閱或有關單位工作參考的80件,占9.5%。
看點2
承辦單位是如何辦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的?
據介紹,今年4月,市“一府兩院”主要領導分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黨組會議研究部署建議辦理工作。5月,市“一府兩院”辦公廳(室)對本系統(tǒng)會辦件辦理情況及同代表溝通情況開展專項檢查,確保按時保質提供會辦意見,確保件件有溝通、事事有回音,確保每件建議能夠在三個月內得到高質量辦理答復。
6月,市政府辦公廳與市人大常委會代表聯絡室共同召開建議辦理工作聯合督導電視電話會議,聽取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委、市農業(yè)農村局、市國資委、昌平區(qū)政府辦理情況的匯報,重點督促代表反映比較集中、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建議辦理,協調推動解決辦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
同時,“一府兩院”組織開展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回頭看”,各承辦單位全面梳理本屆以來的建議辦理工作,總結經驗做法、工作成效及問題不足;認真踐行答復承諾解決事項落實機制,對本屆以來列入計劃承諾解決的42件建議,逐件梳理落實情況,按時兌現承諾,并及時向代表反饋進展情況;每個單位選取1-2件本屆以來代表高度關注、反復提出的難點問題,專題研究調度,集中攻堅克難,想方設法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承辦單位將辦理成果轉化利用,主動吸納代表建議推動有關制度文件出臺。
看點3
市人大常委會對7類45件建議進行了重點督辦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結合年度立法、監(jiān)督和議案辦理等重點工作安排,對城市更新等7類45件涉及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重要民生實事,以及代表反映比較集中、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建議進行了重點督辦。
市人大各專委會結合立法、監(jiān)督工作選取推進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生活垃圾分類等11類68件代表建議開展專項督辦。督辦過程中,各專委會認真制定督辦工作方案,部門主要領導牽頭召開重點督辦協調會、工作會,結合立法、監(jiān)督工作組織代表深入座談、實地調研,督促辦理工作落地見效。
市人大還堅持定期溝通調度機制,及時掌握全市建議辦理情況,統(tǒng)籌建議辦理進展,協調解決辦理中的難題,確保辦理工作平穩(wěn)有序開展。充分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為代表全過程參與辦理工作做好服務保障,與建議領銜代表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協調解決代表反映的問題。
建議辦理答復后,通過代表建議服務管理系統(tǒng)和手機APP征求代表對辦理工作的意見,就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與市政府辦公廳、建議承辦單位共同研究并提出復查要求,責成有關單位再次與代表溝通,得到代表認可。
根據《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及其辦理情況公開工作意見》,市人大常委會門戶網站上對778件代表建議原文進行了公開,占代表提出建議總數的92%;對590件代表建議的答復意見進行了公開,占公開建議總數的76%。
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持續(xù)推動“一府兩院”各單位通過門戶網站公開辦理情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延展
北京市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提出4979件建議
據介紹,本屆以來,代表積極行使建議權,共提出建議4979件,其中大會期間提出4747件,閉會期間提出232件。代表建議內容覆蓋面廣,主要涉及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建議綜合性進一步增強,跨部門、跨系統(tǒng)辦理的建議上升到75%。
市人大完善工作方式,積極推動實現“辦理高質量”。加強統(tǒng)籌協調,聚焦房產證辦理難、電動三四輪車治理等代表建議多年反復提出的問題發(fā)力,在深入研判的基礎上各部門共同推進,使大部分問題得到有效推動解決。
加大與代表溝通力度,堅持辦前、辦中、辦后“三溝通”機制,實現辦理全過程同代表溝通。完善建議督辦方式,探索建立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重點督辦建議機制,形成了“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重點督辦、專委會專項督辦、代表聯絡室統(tǒng)籌督辦”的建議督辦格局,建議督辦與其他監(jiān)督工作方式有機結合,有效促進“辦理高質量”。
據介紹,總體看,五年來的代表建議工作對推動首都改革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機動車停車管理、大氣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分類、基本住房保障、教育醫(yī)療保障、食品安全監(jiān)管、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建議的辦理,促進了一批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解決,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對“十四五”規(guī)劃編制、城市總體規(guī)劃落實、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兩區(qū)”建設、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等方面建議的辦理,為全市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的全面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對立法方面建議的辦理,為《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北京市物業(yè)管理條例》《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等具有北京特色、固化北京經驗的立法出臺提供了廣泛的民意基礎和有效的智力支撐,為首都科學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民主法治保障。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