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煙花綻放“鳥巢”,華夏浪漫彰顯自信。“雙奧之城”北京為奧林匹克的光榮與夢想獻上無與倫比的新篇章,用熱情、激情與溫情在冬奧盛會中講述著一個個中國故事。首都圖書館作為保存北京記憶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圍繞冬奧主題加強資源供給、搭建活動平臺、聯動各界交流,用獨特的文化形式奉獻著冬奧伴“首”禮,傳遞著承載深厚文化底蘊的雙奧記憶。
1
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的趙紫琦一邊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排練,一邊為運動員們作畫。“是首都圖書館為我打開了冬奧情緣,我先參加了魅力冬奧講解員活動,了解了很多奧運知識。我特別高興還有機會能為運動員送上自己的禮物,我利用排練間隙,有時間就構思,不知打了多少次草稿,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能夠向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傳遞溫暖與愛。”
趙紫琦進行冬奧會開幕式排練
2
冬奧會順利閉幕,閉幕式上中國結給雪花火炬臺“穿上”新衣,中國結“既表達了中國與世界的連接,也寄托著全世界在一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友誼長存,一起向未來!”吳沐一小朋友用自己的畫筆給冬奧健兒們也“穿上”中國結。
吳沐一《童系夢想 共迎未來》
3
奧運精神永不落幕,冬殘奧會即將展開激烈的角逐。小小的畫筆展現了包容平等的主題,表達對殘疾人的尊重、展示冬殘奧運動員樂觀拼搏的精神,為他們創(chuàng)造相同的機會,發(fā)揮自身最佳潛能,盡情享受人生,構建更具包容性世界。
馬梓涵《華夏迎冬奧》
4
“媽媽,我的畫真的可以送給運動員嗎?”年僅5歲半的張悅然問。張悅然的父親是一名消防救援人員,母親是一名警察,都參與到了冬奧會執(zhí)勤安保工作中。在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是首都圖書館的“紅紅姐姐講故事”陪伴著她。當冬奧會來臨,熱愛冰雪運動的張悅然得知首圖正在征集給運動員的禮物,她毫不猶豫地拿起了畫筆,把濃濃的年味兒印在這份特殊的禮物中。
張悅然《虎年迎奧運,五洲齊歡喜》
中國畫 繪奧運禮
每個入駐冬奧村的運動員,都收到了來自冬奧大禮包里神秘的卷軸——中國小朋友的繪畫。在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的指導下,首都圖書館面向北京小讀者征集優(yōu)秀繪畫作品近2000幅,經過分類、篩選,最終由北京冬奧組委評選后向冬奧健兒送出486幅優(yōu)秀畫作。畫作匯集了“雙奧之城”小主人的奧運情結和新春祝福,是來自北京的誠意,是最深入人心的禮物。
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了憨態(tài)可掬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矯健的運動身姿、經典的五環(huán)、飛舞的“冬”字,畫作包含著中國青少年對運動理念與體育精神的理解與傳承;巍峨的長城、靈動的“冰絲帶”、鏗鏘勇猛的舞獅舞龍,在向世界友人展示中國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傳達著中國青少年對“有朋自遠方來”的真摯祝福,凝聚著對冬奧盛會的美好祝愿;輪椅上的冰壺、重彩的勇敢拼搏字樣,表達對殘疾人的尊重、展示冬殘奧運動員樂觀拼搏的精神。而畫作背后也凝聚著孩子們的祝福與問候:“希望哥哥姐姐安全第一、不要受傷、保護好自己!”“希望他們能實現夢想,加油!”“給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拜年啦,希望取得好成績!”
遠道而來的朋友也許沒有時間游歷北京,那么我們就為他們畫出北京。景泰小學位于天壇附近,因此,首都圖書館特別邀請景泰小學的學生們,為奧運健兒繪制北京中軸線上的景觀,為他們畫下中國結、京劇等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最終入選的486幅畫作中,有115幅來自景泰小學,畫作融匯北京特色和冬奧元素,展現著孩子們心系冬奧夢,一起向未來的美好祝愿!
冬奧祝福,必有回響。幾名牙買加運動員在自媒體曬出了收到的繪畫作品,其中就有來自廣渠門中學附屬花市小學張柏萱的繪畫作品《2022相約北京》和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王雨茉的畫作《一起向未來》,還有運動員通過畫作背后的郵箱向北京小朋友發(fā)郵件表示感謝,邀請她觀看自己的比賽。
中國聲 話奧運音
“大家好,我是魅力冬奧小講解員,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它的造型源于中國傳統(tǒng)飾物‘如意’,又被稱為‘雪如意’”?,F在登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網站,就能看到首圖50名小講解員用稚嫩的聲音、自信的表達、多語種對照講述的充滿知識與活力的奧運一課,為全球青少年獻上奧運文化禮。
首都圖書館為傳播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激發(fā)中小學生對冬奧會的期盼,積極建設北京市青少年冬奧教育基地,于2021年10月特別策劃推出“魅力冬奧”講解員活動。此項活動衍生自“別樣課堂在首圖”之“冬奧一課”,來自北京不同學校的中小學生,在首圖校外大課堂的線上線下活動中學習奧運歷史、奧運精神、北京冬奧會籌辦等豐富的內容。孩子們渴望知識、期待冬奧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首圖館員的心里。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積極地參與北京冬奧,“魅力冬奧”講解員活動號召和邀請小讀者用自己的聲音講述別樣的“冬奧一課”,活動得到了多所北京市中小學的熱烈響應,紛紛在校內舉辦了培訓、演講和選拔。
“冬奧一課”是“雙奧之城”的小主人送給全球青少年的文化禮物,無論是畫面還是聲音,都必須是最完美的。最終,首都圖書館選拔了50名優(yōu)秀的小講解員錄制了這份文化禮物。為讓更多國家的孩子能深入地了解北京冬奧會,活動還特別邀請了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的5名小講解員用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五種語言錄制了這套講解詞。現在,首都圖書館已將這特別的“冬奧一課”送入更多學校。
中國書 傳奧運情
冬奧會賽場內外無數動人瞬間被圖像定格,圖書館內豐富的冰雪運動文化類資源同樣被書籍、視頻保存下來。首都圖書館依托冬奧主題館藏,通過首圖微信公眾號、首圖微博等新媒體展開接力式冰雪、冬奧主題圖書推薦及導讀活動,推薦《冰球少年》《中國冬奧》《建鳥巢》《蒼炎》《冬季奧運會小百科》等104種圖書,吸引讀者超105萬人次。
圖書內容涵蓋冬奧歷史、運動項目、場館建設、奧運外交等,讓讀者全方位認識冬奧,近距離了解冬奧知識、感受冬奧氣氛。同時,“一圖帶你了解中國冬奧歷史”手繪長圖、“樂動冰雪助力冬奧”動畫視頻專區(qū)等,也通過首圖的多個新媒體平臺發(fā)出,方便讀者速讀冬奧和在線體驗冰雪運動。
面對青少年群體前所未有的冰雪運動熱情,首圖少兒活動“成長課堂”已策劃錄制3場線上講座,圍繞古代的冰雪運動、北京冬奧會中的藝術與設計之美等主題進行講解,陸續(xù)在“首都圖書館云課堂”等直播平臺播出,陪伴小讀者們度過了一個充實有意義的“冬奧”假期。
中國藍 通奧運屋
1月5日,由首都圖書館和首都體育學院共同建立的北京首家面向公眾開放的奧運主題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體育分館正式揭牌開館。醒目的藍色門牌上標注著“奧運書屋”和開放時間。
300平方米的奧運書屋現藏體育主題中文圖書2000余冊和近千種外文奧運主題書籍,還容納300萬冊的電子書,50萬余集的有聲書,上萬種電子報刊以及“數字冬奧”等優(yōu)質數字資源,隨時隨地供讀者閱覽。館內精選了政治、體育、經典、科普、少兒等五個類別的優(yōu)質圖書進行推薦,設置了“請讀書目”圖書專架和數字資源推介展,并且,把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形象、奧運主題的繪畫創(chuàng)作和手工藝作品點綴其間,彰顯著這處書屋獨特的文化氣息。同時,奧運書屋還成為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體系425家成員館的一員,不僅可在其中395家具有通借通還功能的成員館實現異地借還圖書,還開設了首都圖書館以及14家區(qū)圖書館外借圖書隨叫隨到的增值服務。奧運書屋不僅配備豐富的館藏,海量的資源,便捷的服務網,還舉辦展覽展示、主題閱讀活動等服務,讓市民體驗感受5G沉浸式新閱讀。
首都圖書館作為市級“龍頭館”,負責統(tǒng)籌指導全市公共圖書館的規(guī)劃、建設和發(fā)展;首都體育學院是體育人才的搖籃,培育出眾多的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兩家因冬奧而牽手,強強聯合,共同建設奧運書屋,既宣傳了體育運動和奧林匹克精神,又為市民和師生提供了一處閱讀好去處,增添了城市文化色彩。
中國云 建孿生館
漫步“云”空間,一起向未來!從2008年北京奧會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對奧運精神的發(fā)揚與傳承不分冬夏。首都圖書館想為這兩次體育的盛會、更是文化的盛會留下最美好的“雙奧”記憶,于是,打造奧運文化展示中心的規(guī)劃應運而生。
首都圖書館向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北京市檔案館發(fā)出邀約,希望匯集更多的“雙奧”力量共建“雙奧”記憶。首都圖書館以數字孿生館的形式,融匯多方資源,突出奧林匹克元素和中國文化元素,運用開放式理念和高科技手段詮釋了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首都圖書館建設的“奧林匹克教育數字孿生館”通過“冬奧之約 中國之諾”“雙奧之城 北京你好”“奧運足跡點燃夢想”和“科技助力 共迎未來”四個板塊分別介紹北京2022年冬奧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歷史和少兒繪畫作品展示。其中,首都圖書館將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近萬件實物,拍攝、采集照片千余張,如夏奧冬奧吉祥物、火炬、海報、徽章,未來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2支火炬也將出現在孿生館內,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火炬一起亮相。
在遨游知識滿滿的虛擬場館的同時,首都圖書館還設計了AR互動合影、奧運圖書共讀以及奧運知識答題等形式豐富的在線互動活動。讀者不僅能在“一墩難求”的當下,和憨態(tài)可掬的“頂流”——“冰墩墩”合影留念,錄制應援視頻,還能體驗奧運火炬手,賽場解說等多重身份。
從呈現內容到表現形式,無一不體現著首圖人的奧運精神。首圖建設的孿生館,讀者可以自主選擇“沉浸式”深度暢游體驗,或是在“愛窩窩”“糖卷果”兩位虛擬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這座數字場館。為了讓兩位虛擬講解員的聲音更加貼近他們的動畫形象,首圖從北京市紅領巾故事匯活動的獲獎學生中進行選拔,通過對聲音條件、內容把控、語音語調等多方面甄別,最終選定了楊自若和劉雋驍小朋友。在錄制的過程中,由于孩子們并沒有受過專業(yè)的錄音培訓,館員積極調動孩子的情緒、講解錄音的注意事項及錄制方式,并對發(fā)音、發(fā)聲位置、語句斷句等問題給予指導,逐句調整降噪、修改氣口、爆破音等問題,力爭呈現一個完美的孿生館。“奧林匹克教育數字孿生館”已于1月31日在首都圖書館官網、微信公眾號向廣大讀者開放,歡迎體驗。
結語
“奧林匹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種源于內心的文化交流與融合。”與冬奧同行,北京冬奧會用別具匠心的中國元素,詮釋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厚理念,首都圖書館用圖書館人的特有方式,記錄下屬于“雙奧之城”的特殊記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