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分,也有情結(jié)。”從2008年北京夏奧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王家江與這片土地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王家江是國家速滑館電力團隊的副經(jīng)理,主要負責場館的永久電力設施的施工和運維工作。
王家江正在國家速滑館巡查電力設備
電力設施是一座場館的“生命線”,王家江的任務,就是守護這樣的“生命線”。
“這兒原來叫洼里鄉(xiāng),夏奧以前,這里完全沒有都市的繁華。”2008年夏奧周期,北京國資公司承擔了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國家網(wǎng)球中心、曲棍球和射箭臨時場館等5大奧運場館的投資建設和賽事保障任務。當時,王家江就在這塊土地上負責曲棍球場和射箭場兩座臨時場館的電力系統(tǒng)施工和保障工作。那年,王家江三十多歲,大家都叫他“小王”。為了完成好任務,“小王”和同事們熬通宵是家常便飯。
2008年8月14日,中國運動員張娟娟在這座射箭場獲得了女子射箭奧運金牌,現(xiàn)場掌聲雷動,播報員的聲音回蕩在射箭場上空。大屏幕上,張娟娟的眼中閃動著熱淚。王家江在場邊也激動得淚流滿面,“那個時刻,獲得金牌的仿佛是我,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8年5月,王家江得知這片自己曾經(jīng)參與建設的土地,將再次為北京冬奧會做貢獻后,他毅然選擇來到國家速滑館操起“老本行”,新的責任和挑戰(zhàn)讓他重新充滿期待。
王家江正在巡檢電力設備運行狀態(tài)
“一定要建得比原來的更好”。還是在這片土地上,年近五十的“老王”在心里立下新的誓言。
國家速滑館在建設之初就統(tǒng)籌考慮了場館賽時保障和賽后利用問題,在場館設施布局上綜合考量了場館用電負荷,注重電力設施的穩(wěn)定可靠性。場館建成后,更是通過測試活動、測試賽不斷調(diào)試系統(tǒng)、優(yōu)化功能,讓維護團隊更加熟悉設備和系統(tǒng)的特點。
2月12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誕生中國首金——中國選手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決賽中,以34秒32的成績打破奧運紀錄,并獲得此項目的冠軍。當晚,“冰絲帶”開啟了中國隊冬奧奪金的專屬燈光。金色燈光在奧林匹克公園北側(cè)閃耀,這是 “冰絲帶”的榮耀,也是對所有參與國家速滑館設計、建設、賽事服務保障人員的致敬。
“外立面照明實際上就是用燈光講好故事,這是不同于夏奧的照明需求,我們的團隊完成得很好。”王家江說,速滑館的建設過程中,還要鍛煉和培養(yǎng)出一只電力運維團隊,把經(jīng)驗傳授給更多年輕人,為場館的長久運行儲備人才。
“實際上,技術的進步對我們電力保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家江說。夏奧的時候,場地照明采用金屬鹵化物燈,啟動時間長、散熱慢等缺點對電力供電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要求很高。“現(xiàn)在場館內(nèi)采用LED照明,隨時可以配合賽時團隊的投影機、燈光秀進行開啟和關停,但需要軟件來控制,對控制系統(tǒng)的可靠和穩(wěn)定性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電氣技術經(jīng)過14年的變化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是對于電力保障標準的要求還是沒有改變,“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每天早上,王家江七點半之前就到崗巡檢設備,完成一套“規(guī)定動作”后才能放下心吃口早飯。而晚上等到賽后發(fā)布會結(jié)束后,他還會和團隊一起重新巡檢一遍。電力設備運行狀態(tài)是否完好,開關是否正常,數(shù)據(jù)是否平穩(wěn)……這一圈轉(zhuǎn)下來,他又成為最晚離開場館的人。
2月19日,當最后一個比賽日順利結(jié)束,王家江的冬奧任務也隨即圓滿完成。“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非常榮幸和自豪地參與到兩個奧運賽時保障工作,雙奧城,雙奧人,雙奧夢,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