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市發(fā)改委會同市教委、市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管理辦法(試行)》,并同步出臺本市線上、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管理辦法和收費標準將于2022年2月21日(2022年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起實施,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的管理,參照執(zhí)行。
不得提高或變相提高收費標準
為落實國家和本市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jiān)管的相關要求,實施好政府指導價管理,規(guī)范培訓機構收費行為,市發(fā)改委會同相關部門擬定了《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于11月16日-12月15日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記者獲悉,期間,累計收到意見建議47條,主要關心政策的可操作性、具體價格標準、培訓機構監(jiān)管等方面。相關部門綜合各方建議,對標對表國家規(guī)定,對《管理辦法》進一步修改完善。
《管理辦法》主要包括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的定價范圍和原則、收費定價機制、成本構成與核定、收費信息公開、收費行為監(jiān)管等方面共十九條內容,對培訓機構提出應嚴格落實收費信息公開相關規(guī)定,在政府指導價標準范圍內合理確定收費標準,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變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訓收費標準,不得在培訓費外另行收取其他費用等方面的要求。
收費標準從而何來?
2021年以來,按照“雙減”工作總體部署,市發(fā)改委會同市教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機構成本調查,對全市300余家培訓機構進行摸底調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委托第三方機構在全市范圍內隨機邀請4532名家長開展青少年校外培訓消費社會調查。通過網上反饋、組織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認真研究學生家長、培訓機構意見建議。
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限
“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制定收費標準的原則,主要考慮因素和成本調查情況,以有效減輕學生家庭教育支出負擔為目標,統(tǒng)籌考慮經濟發(fā)展水平、學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了政府指導價標準。”這位負責人介紹。
具體來看,本市按照國家“要區(qū)分線上和線下以及不同班型,分類制定標準課程時長的基準收費標準”的要求,根據國家規(guī)定的主要定價班型,確定了本市線上、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
其中,線下10人以下的班型每課時每人次收費80元,10人到35人的班型每課時每人次收費60元,35人以上的班型每課時每人次收費40元;線上的班型,無論人數,均按照每課時每人次20元收費。需要注意的是,標準課程時長,線上為30分鐘,線下為45分鐘,實際時長不一樣的,由培訓機構按比例折算。
同時也規(guī)定,培訓機構可以在上述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基礎上,在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確定具體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比原市場價下降
相關負責人說,初步測算,實施政府指導價后,收費標準比機構原市場價下降。由于學生所處學段、參加培訓的學科及班型大小不同,對學生家庭的實際影響也會有所差異,“比如高年級小班型下降幅度相對較大,低年級中等班型下降幅度相對較小,但總體來看,可切實減輕學生家長經濟負擔。”
以某培訓機構初中線下25人左右班型為例,原市場價113元/課時,執(zhí)行政府指導價后,如上浮10%,機構最高可收取66元/課時,每課時收費標準下降47元,降幅約42%。
再比如,某培訓機構小學線上原市場價36元/課時,執(zhí)行政府指導價后,如上浮10%,機構最高可收取22元/課時,降幅39%。
記者獲悉,市區(qū)市場監(jiān)管、教育、發(fā)展改革等部門將依職責加強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強市場監(jiān)管綜合執(zhí)法檢查,推動培訓機構嚴格遵守收費監(jiān)管政策,自覺規(guī)范收費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價格秩序。“未來,市發(fā)展改革委、市教委將加強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管理及收費政策執(zhí)行情況的跟蹤監(jiān)測和動態(tài)評估,根據評估和培訓市場情況,適時調整完善收費標準。”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