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12月8日訊(記者 劉美君)12月8日上午,北京金融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艷紅表示,該院“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主要圍繞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金融審判機制體制創(chuàng)新等三個方面展開。
李艷紅介紹,通過開辦午間法庭、夜間法庭,有效解決了“上班族”工作時間開庭不便問題。午間、夜間法庭運行以來,共審理案件138件,服務當事人358人次,獲得了訴訟各方的一致好評。集約送達中心建成以來,為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送達服務,累計送達10132次,協(xié)助審判庭生成電子文書1117件,同步設立執(zhí)行送達專項小組,極大緩解了“送達難”問題。通過在立案大廳設立“特殊群體現場立案窗口”,累計接待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280余人次,為當事人提供耐心、細致、周到的訴訟服務。建立當事人訴訟權利和重要事項一次性、全流程告知機制,有效保障當事人知情權,減輕當事人訴累,拓寬群眾監(jiān)督途徑。截至11月底,以電子送達及現場送達方式,總計向5712位案件當事人發(fā)送廉政監(jiān)督卡及三個規(guī)定告知書、權利清單等。
據介紹,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北京金融法院堅持開門整頓,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立足北京金融法院職能定位,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9月,北京金融法院向社會通報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14個重點項目。截至目前,落實重點項目的24項舉措已經全部完成,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李艷紅稱,通過成立金融法治普法宣傳隊,該院深入街道社區(qū)、養(yǎng)老中心、學校等10余家單位,開展普法活動,開辦“融小法課堂”線上普法專欄,與新華社視頻部合作推送,閱讀量均破百萬,有效提升公眾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建立12345接訴即辦快速應答機制,完善12368熱線工單回復機制,有效解決群眾聯系法官難問題。通過立審執(zhí)協(xié)同聯動機制,會商各類案件110余件,案件平均審執(zhí)周期僅62.59天,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優(yōu)質高效的司法需求。以個人信息數據保護法出臺為契機,強化對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調研形成“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報告。成立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專業(yè)化審判團隊,積極開展審判實務研究,為相關案件審判提供專業(yè)支持。
值得了解的是,北京金融法院還完善了訴訟服務智能化平臺建設,為當事人提供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的訴訟服務。截至目前,訴訟服務智能化平臺累計服務當事人千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在法院信息化建設中的獲得感。深化“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紛機制建設,9月成功化解了一起標的額為6000萬元的新型證券上市保薦合同糾紛,從收案到辦結僅36天,為當事人節(jié)省訴費30余萬元。目前,也有多起案件已經或者準備進入多元解紛程序,標的額累計超6.8億元。建立、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站,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務。開發(fā)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在線平臺,并在近期審理的一起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中實際運用,相關操作全程線上、無紙化進行,極大便利了投資者維護自身權益。建立證券查封、扣押、凍結電子平臺,積極推進線上協(xié)助執(zhí)法對接機制,共使用系統(tǒng)開展查詢、凍結工作30余次,凍結的股票21億余股。創(chuàng)新涉金融非訴強制執(zhí)行案件辦理機制,將非訴強制執(zhí)行由“二次申請“變?yōu)?ldquo;一次申請”,已有15件非訴執(zhí)行案件通過“一次性”申請進入強制執(zhí)行階段,審理、執(zhí)行周期由15天縮短為5天,大大提升了審執(zhí)效率。
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牛曉銳表示,接下來,北京金融法院將持續(xù)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常態(tài)化、制度化,常抓不懈,在健全黨建引領機制以及“院庭長走流程”“百名黨員解百題”“我為基層解難題”等方面不斷發(fā)力,著力破解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國人大代表呂彩霞、田春艷,北京市人大代表朱建岳、陳稹、胡浩、覃珊通過線上方式,參加新聞通報會。通報會結束后,與會人大代表又通過在線會議的形式為北京金融法院“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出了有益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