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直播帶貨”非接觸式消費行業(yè)興起,豐富的選品、沉浸式的消費體驗,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感受。與此同時,直播過程中虛假夸大營銷、套路促銷、流量造假、虛構交易等違法亂象也層出不窮,與普通宣傳不同,直播一旦結束,證據難以留存,不僅給消費維權帶來困難,更是助長了違法者的僥幸心理,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正義。
近日,余姚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泗門分局就利用直播抓拍手段,查處了一起通過直播間演示化妝品保證性功效發(fā)布虛假廣告的違法行為,對當事人處以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罰。
位于余姚市泗門鎮(zhèn)的某百貨店是一家從事化妝品銷售的個體戶,其在抖音平臺上開設有店鋪賬號,主要售賣兩款化妝品。2022年8月1日上午,當事人王某在銷售一款面膜產品時,在直播間聲稱“臉上有曬的黃褐的,有紅絲絲敏敏肌的,把這一罐用完都能看到一個明顯的效果……”并在介紹產品中,拿出手機展示所謂的之前客戶使用前后差異對比照片。經核實,當事人在上述直播過程中,通過實物介紹和演示,對所售化妝品的功效使用了保證性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增強宣傳效果,吸引客戶下單,提高銷量,對于產品真實功效不能提供相關權威證據,其行為涉嫌違反《浙江省廣告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本次直播帶貨當事人共成交7單,銷售額543元。據此,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綜合考慮違法事實后依法作出了上述處罰。
寧波晚報通訊員 張松高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