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以來,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一方面,這一政策解決了許多家長的急難愁盼,另一方面,如何提高課后服務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
經過開學來一個多月的過渡,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課后服務內容大多以自習課為主,老師給予一定作業(yè)上的輔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興趣愛好的閱讀、勞動、文體等課程和社團活動則相對缺乏。
必須承認,課后服務內容主要依托學校場地和本校師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將課后服務等同于作業(yè)輔導,顯然與家長和孩子們的期待有著不小的差距。如何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讓其內容和形式更加活潑多樣,無疑是各校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筆者認為,要積極創(chuàng)設以學校為中心的課后服務圈,不妨由教育、文旅等相關部門牽頭,加強學校與少年宮、博物館、社會實踐基地等校外機構的合作,引進校外優(yōu)質資源,整體設計實踐活動以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更有利于搞活搞好課后服務,取得“雙減”政策實效。
好的學校課后服務是接近學生的、符合學生心理的,以開展非教學類實踐活動為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為目的,讓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我們相信,隨著課后服務的深入開展和進一步完善,必將成為新的育人平臺。當然,這需要學校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并減輕家長負擔,使其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