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氣溫從本世紀以來同期最高溫度26攝氏度,大幅下降8到10攝氏度,大幅度降溫,極易造成血壓不穩(wěn)定,大大增加了急性心梗、心衰的發(fā)生風險。
記者19日從多家醫(yī)院了解到,最近就診的患者中,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心內科專家宋賀接受采訪時表示,天氣變化是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溫差過大,再加上寒冷空氣的刺激,人體的毛細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會加重心肌缺血,嚴重時誘發(fā)心肌梗死。
宋賀說,中老年人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差,更易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病的發(fā)生。
相關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有兩個高發(fā)期,一個是11月至第二年1月的秋冬季,另一個是每年2月至4月的冬春季。宋賀說,現(xiàn)在正是秋冬轉換季節(jié),忽熱忽冷的天氣容易引起血管痙攣。他建議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在大風天和降溫天,盡量少出門或不出門,并隨身攜帶急救藥。
陡升陡降的氣溫是對人體免疫力的大考驗,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一時適應不了天氣的變化,加上增減衣服不及時或晚上著了涼,容易感冒和發(fā)燒。宋賀表示,如果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一旦發(fā)燒、咳嗽,就會加重心臟負擔,甚至發(fā)生急性心梗、重度心衰等危及生命。
宋賀解釋道,感冒、病毒細菌感染都會引起呼吸功能減退,缺氧等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從而增加心衰風險。這位專家建議,在感冒流行季節(jié)或天氣驟變時,民眾要少去人群密集處,戴好口罩;心臟病患者最好減少外出,避免病毒或細菌感染,感冒后應盡早治療,預防心衰。
換季時節(jié),宋賀提醒心血管病患者注意保暖、適當活動;保持心態(tài)平和和規(guī)律的作息生活。他建議民眾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時服藥,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陳靜 徐蘭青)